武冈保卫战是中日最后一次大会战—"湘西会战"的一次残酷战争。武冈隶属湖南省邵阳市,坐落于雪峰山东侧,南岭北缘,资水的上游。县城东、西、南三面环山,一面倾斜,地势较为险要,易守难攻。武冈城墙是明朝建立的古城墙,都是几百斤的长条青石筑成,及其坚固。驻守武冈的是国军74军58师172团1营,进攻的日军是68师团主力。
守军守卫武冈共设立了两条防线,第一条防设在武冈县城外围,由战壕和铁丝网构成,该防线并不能真正堵住日军进攻,只是起到迟滞作用。第二条防线才是真正的主防线,以城墙和碉堡构筑,几百斤的青石块基本可以抵挡日军的炮击。
1945年4月27日,日军集中兵力强攻武冈,首先是对第一条防线进行冲锋,国军冷静作战,利用轻重机枪和手榴弹杀伤日军,连续打退敌人多次冲锋。承担攻击任务的主要是68师团的58旅团和关根支队,连续几次冲锋被打退,关根支队支队长关根久太郎恼羞成怒,调来大量坦克和火炮,进行步炮协同作战,首先用火炮对国军阵地进行狂轰滥炸,再由坦克配合步兵集中冲击。战至29日,因第一防线已经起到迟滞日军进攻目的,且国军自身伤亡较大,无必要继续耗费兵力,因此退居第二防线,利用城墙抵抗日军。
5月1日,日军所有兵力推至城墙前沿,面对武冈既坚固且高大的城墙,日军无可奈何,首先是火炮和坦克轰炸,但不能有效毁坏厚墙。然后又组织敢死队,数百日军袒胸露背,每人携带一个炸药包,顶着城墙上国军密集火力进行冲锋,大部分还没有摸到墙壁即被打死,剩余十几个鬼子终于冲到墙下,拉开炸药引线,把坚硬的城墙炸穿了几个洞。正当日军准备发动大规模冲锋时,国军早就准备了几百个沙袋,在守城将士和武冈百姓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将破洞堵死。日军无法,只能蛮干,强攻城墙,组织步兵不计代价的发动波次冲锋,并用云梯爬墙。此时已是二战末期,74军装备了汤普森冲锋枪,甚至还有美军配置的喷火器,守军居高临下,用冲锋枪狂扫,喷火器朝长梯上的日军喷火,连人带梯子一起烧。双方杀的天昏地暗,城墙下日军尸体垒了一层又一层。
战至5月3日,日军虽然伤亡惨重,但毕竟具备无可比拟的兵力优势,守军1营也伤亡殆尽,连长周北辰阵亡,全军已经陷于苦战,凭着誓死不退的意志力硬撑。危急关头,第4方面军总司令王耀武命令94军44师一部火速增援武冈。44师集中兵力从武阳出击,侧面猛攻日军,日军摸不清44师来历,突遭打击,顿时陷于混乱。这时武冈守军也打开城门,发动反冲锋,对日进行夹击,日军进攻多日,本就是疲惫之师,又突然遭两面夹击,顿时全军溃败,直至绥宁一线,才稳住脚跟。至此,74军一个1营,凭着武冈城墙,血战7天,硬是顶住日军68师团主力的进攻,创造了抗战史的一个记录。
发布于:天津市